「又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」 希伯來書10:24
我們已經讀到當存「充足的信心」[1],藉此我們可以來到神面前;然後是「所承認的指望」[2]我們必須要堅守;此處來到第三重的恩典:透過「彼此相顧」追求「激發愛心與好行為」,藉此證實我們彼此相愛與互相關顧的實在[3]。這三個信念共同建構出希伯來書的實際應用篇章:第十一章可用「充足的信心」作為標題;十二章1-14節則是「指望當有耐心」;第十三章則是「愛心與好行為」。
「要彼此相顧」:進入至聖所就是進到永恆愛的家中,人在裡面所呼吸的氣息是愛,人在裡頭的最高福分,就是擁有一顆能夠領受神的愛的心,這愛是透過聖靈藉著大能所澆灌下來的[4],而且這顆心是走在那條「在愛裡得完全」[5]的途徑上:「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當怎樣行」[6]。要記得「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」[7]。
「要彼此相顧」。當我們剛開始追求進入至聖所的時候,我們最在意的不外是自己是否進去了。當我們憑著信進入幔內之後,似乎我們所唯一能做的便是侍立在神面前,然後等待他做成他所應許的。但是不待多時,我們便察覺到至聖所和羔羊並不只是單為自己而預備的,在裡面還有其他的人,而且和這些人一同有分於讚美神是有福的[8],而且還有一些尚在外面的人[9]需要我們的協助才能進來。當我們進入神的愛裡,這愛就進入我們的心中,我們從此才看清自己原來是蒙召要活出基督的生命,就是獻身為我們周遭的人而活[10]。
「要彼此相顧」:所有蒙救贖的人組成了一個身體[11],其中每個肢體都是互相倚賴的,每個肢體的功用也都是為了其他肢體的益處。我們一定要認清:如果想帶著單顧自己[12]的心態進入至聖所,獨享與神最親近的互動,這乃是自欺,是絕不可能的!耶穌所開啟那又新又活的路[13],乃是願犧牲自己的愛的路。我們是以祭司的身分[14]進入至聖所,在裡面被基督的靈和他的愛所充滿,然後出來將神的祝福帶給別人[15]。
「要彼此相顧」。聖靈曾告訴我們:「當思想…耶穌」[16],就是要花時間並用心更深認識他;現在同一位聖靈也告訴我們:「要彼此相顧」(彼此要為對方著想),意謂著也需要花時間,留意來看到你周遭弟兄的需要。有多少人正處於極度不利的環境中?他們沒有機會接受教育,以致知識貧乏有限,生命是如此的絕望,根本沒有讓生活改善的可能性。對於這樣的人只有一件事該做,就是「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,不求自己的喜悅」[17]。一個完全降服於基督的生命是何等的有福,每一個認清這真理的人都應當將自己獻給基督,讓自己成為他的使者,來扶助那些軟弱疲憊的人[18]。
「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」(我們應當留心思想要怎樣彼此激發愛心與好行為)[19]。「愛心」與「好行為」:這兩者是教會操練團契相交所追求的目的。一切會攔阻愛心的事物都當割捨並挪開,而一切可以提升、證實、激發彼此愛心的都當詳察並實踐。
愛心必然伴隨著好行為。教會既然被基督買贖,就要向世界證明基督的大能確實可以洗淨罪愆、戰勝罪惡、並重新恢復聖潔與良善。所以我們當盡一切可能的留心思想如何激發、挑旺、並協助彼此的愛心與好行為。
此處最關鍵的概念是:在至聖所中的生命一定是愛的生命。如同「當存著…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」,「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」這兩個吩咐一般,聖靈再次向我們發出誠摯的呼喚:「要彼此相顧」,為對方著想,好激發愛心與好行為。神就是愛[20],他藉著他獨生愛子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愛,而整本希伯來書正是要將「子」更深地啟示出來。基督也是愛。人若非按著基督的旨意與他聯合[21],就不能真實的來到神面前[22],若不是透過仁愛的靈,人也不能和他有真實的相交相通[23]。我們若不能獻上自己讓神的愛充滿──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裡的[24]──藉此讓自己成為神所使用的器皿,使弟兄得益處並被喜樂充滿,那麼我們說進入至聖所不過只是自己的想像而已。
基督徒啊,要仔細研究愛是什麼。透過神的話語來仔細檢視,並考察在基督裡、在神裡的愛。當你曉得他是源源不絕地湧流出一切良善的源頭,他活在一切存有之中[25],並且他願將自己的一切福樂與完全按他們所能領受的分賜給他們,而他的本質與榮耀正是在此。你將能體會為什麼說「沒有愛心的,就不認識神」[26]。不僅如此,你也將明白──並較以往更深刻、更真實地承認──靠著自己的意志力,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生出愛,因愛必須是從上面賜下來的。你將發現在至聖所裡最大的喜樂,最尊貴的榮美,就是你可以等候這位仁愛的神[27]用他的愛來充滿你,神有能力透過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他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。神應許要使基督因我們的信,住在我們心裡,叫我們在愛中扎根立基[28],並知道這在我們裡面的愛遠超過於人所能測度[29]。至聖所的氛圍是愛。我住在那裡就呼吸那裡的空氣,所以住在神面前的心靈也是呼吸天上世界的氣息。當神的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[30],也就是當我們在愛裡得完全[31],應許成就的時候就到了;而這不會在其他的地方發生,只會發生在至聖所裡。所以讓我們存著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;然後彼此相顧(彼此為對方著想)。雖然我們所思所想是把神的愛帶給其他的人,我們將發現神也在顧念著我們,並會用他的愛充滿我們。
附註:
1. 基督救恩的本質、華美、與榮耀,乃在於這是為所有的人而預備。真心接受救恩的人,也接受救恩是為萬人所預備的事實,他會感受到催逼要將這救恩傳給其他的人。用火所施的洗[32]是救贖之愛的洗,絕非僅僅是情緒上的感受,而是真實的大能,讓人能立即為對方著想、關顧他人。
2. 靠著我們自己想要去愛別人,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分給他們[33],這是根本不可能的。但這卻是在至聖所中的真實恩賜[34],在那裡我們等候並透過五旬節聖靈的大能來領受:當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,我們就會自發地、不止息地、充滿喜樂地去愛,因為愛已成為我們的本性[35]。
[1] 希伯來書10:22。
[2] 希伯來書10:23。
[3] 參哥林多後書8:8「我說這話,不是吩咐你們,乃是藉著別人的熱心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。」
[4] 參羅馬書5:5「盼望不至於羞恥,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。」
[5] 參約翰一書4:18「愛裡沒有懼怕;愛既完全,就把懼怕除去。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,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。」
[6] 提摩太前書3:15。
[7] 哥林多前書13:13。
[8] 參啟示錄7:9-10「此後,我觀看,見有許多的人,沒有人能數過來,是從各國、各族、各民、各方來的,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,身穿白衣,手拿棕樹枝,大聲喊著說: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,也歸與羔羊!」
[9] 參約翰福音10:16「我另外有羊,不是這圈裡的;我必須領他們來,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,並且要合成一群,歸一個牧人了。」
[10] 參哥林多後5:15「並且他替眾人死,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,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。」
[11] 參哥林多前書12:12「就如身子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;而且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子;基督也是這樣。」
[12] 參腓立比書2:4「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。」
[13] 希伯來書10:20。
[14] 參啟示錄1:6「又使我們成為國民,作他父神的祭司。但願榮耀、權能歸給他,直到永永遠遠。阿們!」
[15] 參利未記9:23「摩西、亞倫進入會幕,又出來為百姓祝福,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。」
[16] 希伯來書3:1「同蒙天召的聖潔弟兄啊,你們應當思想我們所認為使者、為大祭司的耶穌。」本節中的「思想」和10:24的「相顧」在英文是同一個字。
[17] 羅馬書15:1。
[18] 參使徒行傳20:35「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,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,扶助軟弱的人,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,說:『施比受更為有福。』」
[19] 這是呂振中譯本的翻譯。這節經文有個困難是在於如何理解「彼此相顧(思想)」(κατανοῶμεν ἀλλήλους)這句話,呂振中譯本連同一些新的英文譯本如NIV,NASB,NRSV,都是理解為「要思想如何能彼此…」,慕安德烈在此似乎也採用這樣的解讀。另一方面,此處「好行為」要比「善行」更為精準,並且中文「善行」一詞傳統上易使人聯想到宗教佈施,故以下均用「好行為」取代和合本的「善行」。
[20] 約翰一書4:8。
[21] 參羅馬書6:5「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,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」
[22] 參約翰福音14:6「耶穌說: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。」
[23] 參哥林多前書6:17「但與主聯合的,便是與主成為一靈。」
[24] 羅馬書8:39。
[25] 參以弗所書4:6「一神,就是眾人的父,超乎眾人之上,貫乎眾人之中,也住在眾人之內。」歌羅西書3:11b「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,又住在各人之內」。
[26] 約翰一書4:8,新譯本作:「不愛人的,就不認識神。」
[27] 參哥林多後書13:11。
[28] 以弗所書3:17「使基督因你們的信,住在你們心裡,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」。呂振中譯本作「基督憑著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,使你們既已扎根立基在愛中」。
[29] 參以弗所書3:19。
[30] 約翰一書4:12「從來沒有人見過神,我們若彼此相愛,神就住在我們裡面,愛他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。」此處「愛他的心」也可譯作「他的愛」。
[31] 參約翰一書4:18。
[32] 參馬太福音3:11「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,叫你們悔改。但那在我以後來的,能力比我更大,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。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。」
[33] 參使徒行傳4:34-35「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,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,把所賣的價銀拿來,放在使徒腳前,照各人所需用的,分給各人。」
[34] 參哥林多前書12:31「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。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。」
[35] 參彼得後書1:4「因此,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,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,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