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pdf 中文版)
「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,並要追求聖潔;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。」
希伯來書12:14
希伯來書12:14
希伯來書關於「在患難中忍耐」[1](因盼望所存的忍耐[2])的教導業已告一段落,現在只剩下最後一個課題「愛心與行善」。希伯來書的作者在此提到「追求與眾人和睦」,似乎原已準備要進入第13章的內容,但是想起有這麼多的信徒在聖潔的追求上失敗退後了,他就把主題轉到了本書的最後一段警告,等到先結束了這段警告之後,他才在第13章接回到原來的主題。
「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,並要追求聖潔」。我與他人的關係和我與神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,耶穌論福的時候,緊隨「憐恤」之後的就是「清心」(心裡清潔):「憐恤人的人有福了!…清心的人有福了!」[3]「惟獨從上頭來的智慧,先是清潔,後是和平」[4];所以與人不能和睦,就無法享有與神的和睦(穩妥)。羅馬書也說:「若是能行,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」[5]。我們既然蒙召進入至聖所居住,要記得在「就當…來到神面前」[6]這個要我們有信心的吩咐之後,隨後就是要我們彼此相愛的吩咐:「又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」[7]。
「要追求聖潔」,此處聖潔的原文意思是「成為聖潔」[8],這個字我們並不陌生。聖潔是神最高的榮耀,成為聖潔則是被提升進入與神相交團契之中,是人被製作成「在祂的聖潔上有分」[9],也就是接受祂居所的聖潔和屬天的性情進入我們的本性與性情裡。「要追求聖潔;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」,成聖是在靈裡預備內在的容量(能力)讓人可以遇見主,並且自在於祂的同在之中。至於追求聖潔之道,希伯來書中的教導則為我們提供了最佳的指引。
「使人成聖的和那些得以成聖的,都是出於一」[10],而使人成聖的正是耶穌。「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,是本乎神,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…聖潔(成聖)」[11],這位活著的基督,他是我們的「成聖」。我們愈深地進入他在地上的生命,愈深地進入他的順服、他如何活出神的旨意,他如何將自己唯獨獻給神,在我們生命中愈多擁有他這樣的生命,我們就愈加聖潔。聖潔是失喪自己,披戴基督的靈與他的樣式[12]。
耶穌說:「神啊,我來了,為要照你的旨意行」[13]。「我們憑這旨意…就得以成聖(被製作成為聖潔)」[14],「他一次獻祭,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」[15]。耶穌獻自己為祭,這是他完全降服於神的旨意,並捨下一切,好與這旨意合而為一的極致表現,正因他行出了這旨意,所以我得以成為聖潔,當我愈深地進入這真理,也可說當這真理愈深地進入我的生命,我將愈能清楚看見:聖潔是讓我的意志實際活在神的旨意裡[16],並讓神的旨意成為主宰我生命運行的能力。耶穌行出了神的旨意,藉此製作我成為聖潔,將我帶進神的旨意裡,並將我永遠栽植於其中。當我活在與這旨意的活潑聯合之中,活出這旨意,並以此為樂,神這聖潔的旨意就成了我的聖潔。透過行神的旨意來尊榮神,耶穌正是如此預備自己進入榮耀[17];他也透過聖靈將天上的生命放到我的心中,而這屬天生命的特徵正是神旨意從始至終完全成就,所以活在神的旨意中才是真實的追求成聖。
「我們既…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(聖潔中的聖潔)…就當…來到神面前」[18]。至聖所這個我們被帶進去居住之處,還有我們所當有的聖潔性情,此二者之間是息息相關的。至聖所是神在祂聖潔中的居所,裏面也住著得以成聖的人,就是那些因著信而能進去的。那裏也是我們被製作成為聖潔的所在,因為子是在那裏使我們成聖,在那裏有使我們得以成聖的旨意,有聖者[19]的同在,這一切都在那裏遇得到,都可以在大能中親見。一個不知道如何進入至聖所的人──不知道如何在至聖所中停留敬拜,不願把自己從與世界的交往中分別出來[20],好與那聖者團契相通──想要藉由禱告或努力而得以成聖,這是注定失敗的。只有在至聖所中的神那裏才有聖潔,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。與這位讓我們成聖的神子耶穌聯合,與使我們成聖的這旨意聯合,就是愛慕這旨意、活出這旨意,還有與這位在至聖所中的神自己聯合,成聖的大能乃是在此。
成聖的關鍵:子、旨意、同在、然後第四個是──神的杖。「萬靈的父管教我們,是要我們得益處,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」[21]。神是應當稱頌的,我們追求成聖的過程中不只是尋求屬靈上的幫助,每件在神安排中所遭遇的事更都對我們有助益。每一個試煉、難處、挫折、苦惱,都是神所精選的器具,目的是製作我們成為聖潔。我們活在耶穌裡的生命[22],活在神的旨意中、活在至聖所裡的生命,和我們在世上肉身中活的生命是同一個。既然神讓祂兒子「因受苦難得以完全,本是合宜的」[23],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十字架,哪怕是最輕微的,神都可以用來讓我們從已意中得釋放,吸引我們遠離世界,把我們指向耶穌的模樣[24]與他的靈。「要追求聖潔」,在這追求的路上,不論是天上的一切,還有地上所發生的每件事,都會是你的幫助。
「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,並要追求聖潔;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」。能見主!學會愛祂的人是何等的有福,有何等的榮耀。正如新婦穿上她最美麗的衣服[25],來見這位她所愛、她將要連合[26]的丈夫,我們所領受的召就是要穿上聖衣[27],以聖潔為裝飾[28]披上來見我們的主。讓我們全心在禱告中回應:主啊!將我製作成為聖潔,所以當你來時,我已經預備好來面見你。
附註:
[8] 此處「聖潔」一字的希臘文是ἁγιασμός,是衍生自動詞「成聖」ἁγιάζειν的名詞,而不是單純「聖潔」的名詞 ἅγιος。ἁγιασμός 這字在新約其他地方出現時,如在帖撒羅尼迦前書4:3,羅馬書6:19,中文和合本都是翻譯作「成為聖潔」、「成聖」。
[16] 主後七世紀的教會曾發生關於基督是一個意志或二個意志的辯論,教會最後於主後681年判定「基督一志論」(monothelitism)為異端。慕安德烈的這段話點出了此爭論的癥結,基督身上有全然人的意志,但是這個人的意志是與神的旨意完全合一的。此「二個意志」神學立場有重要的屬靈影響,就是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個盼望:我們可以透過與基督的聯合,讓人的意志實際活在神的旨意中,而這正是我們的「成聖」。也就是說,因為基督身上存在著兩個意志,這讓人的成聖成為真實的可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